搜尋此網誌

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員工向心力提升,創造企業永續經營


首先先問大家三個問題












不曉得大家心中有沒有答案了呢??
沒錯,就是組織內的人,也就是員工

了解員工真正想要的
人的需求可以說是所有行動力的來源,有需求才會有動力,舉例來說,想喝水你才會去尋找水源,肚子餓你才會去尋找食物,所以當你想成功你才會去尋求方法。所以要想要提升組織向心力,就必須清楚員工真正想要的,並想辦法創造環境讓他有機會得到他想要的,而不是直接給他,要知道被眷養的獅子是沒辦法回到森林裡生活的,所以記住環境的創造,舞台的設計是很重要的。那麼員工真正想要的是甚麼呢?大概可以分三個階層來看,
年輕的員工    >>    擁有自主、創新、學習且獲得晉升的工作環境
中年的員工    >>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發展機會
資深的員工    >>    工作穩定、被尊重、分享利潤

這三個階段雖不至完全符合每家企業,卻也是不少員工心中的寫照,福利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員工的需求,只能說是最基本的條件,越來越多的員工追求的是更高層次的,學習,授權,發展,尊重,共享…等精神
。因此在了解員工的需求後,企業就要能夠在員工在乎的問題上提供相對應的滿足,當員工需求被滿足了,自然向心力就容易提升了。
  



提升員工向心力之建議

良好的企業工作環境
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是企業應有的基本責任,包含心靈上和實質上的考量
心靈上:公司的穩健成長與正向的經營理念是滿足員工心靈上的良好環境因素
實質上:安全無虞的工作環境,工作環境的氛圍,都是實質上影響員工的工作環境因素

工作條件的設定
不要交付員工高於其能力的工作,除非你有良好的準備,例如實施教育訓練
企業目標管理
企業目標理應由員工來達成,但是設想以下狀況時,又會發生甚麼狀況呢?


建立合理公平的內部競爭
為什麼要要創造競爭環境?自古有競爭才會有成長,但競爭也須配合良善鼓勵才有辦法獲得良效,在競爭環境中每個人的出發點必須相同,立足點也應相同,盡量利用團隊力量,不要將能力不同的人放在同一個位子做競爭,而競爭可帶來的好處有
1.激發員工的效率、創造力與危機意識,可讓員工知道優缺點。
2.是有效激勵的必備措施之一。
3.根據統計,透過競爭,可激發員工潛能,至少增加員工25%以上的產出。


績效激勵
良好的績效激勵不是只有給予獎金或是福利,可以有更多的方式來交叉運用,沒有覺得的好與壞,但是要謹慎設計,勿陷入金錢激勵的迷失,因為人的慣性,一旦給予了就很難再做改變了。


強調工作團隊的重要性
主管應該以身作則的表示「只要我們贏了,功勞都是大家的」,主管時時刻刻要擔心的是這個工作團體是否能達到目標並善用以下言語做激勵
用「我們……」代替「我……」
「有些想法想跟各位分享」
「關於這件事,希望每個人都能發表意見。」
「這工作誰能勝任呢?」
「請您務必多多幫忙……」

即時給予正面表揚
管理者給予正面表揚的時機點越是接近該良善行為時,其所發揮的影響就愈大!換句話說就是看到值得讚賞的行為可立即嘉勉肯定,不用等跑完一定流程,再擇日嘉獎,因為屆時,員工可能連當下他做了甚麼都記不得了,還有不一定要有大的成就才讚賞,對一些小成就的肯定會激勵員工去達成更大的成就!在管理中,讚揚的效果遠比責備來的有效且持久!

與員工交流時間
權威式的領導固然會達到效果,但是對於向心力的提升卻不一定有正向提升,在工作中可以藉由早會或是走動管理時,與員工多做交流,包含員工對於公司政策的看法、對產品問題的見解、對績效的期望、對主管與團隊間合作方式的建議…藉此拉近與員工之間的距離,增加員工的參與度,讓員工也有機會可以表達想法,當主管在心裡面跟員工達成共識,員工意見得意抒發,對公司的認同度自然提升,對向心力的提升也會有所幫助。

總之公司與員工之間存在著微妙且不可分割的關係,向心力高公司,其公司較具有發展性,市場的競爭性也較高,公司要想永續經營,努力的方向會有很多,但是搞懂員工需要的是甚麼,並且創造可以獲得的環境來提升員工的向心力,絕對是公司永續經營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上分析,希望可以創造更多正向且具競爭力的公司。

企業經營的另一頁重點 企業社會責任CSR


近幾年在企業教學輔導,與經營者言談之間無意間發現,有部份經營者感受到現在的經營環境已大不如從前,利潤一落千丈,競爭者多到隨手一抓就有,政府法令又逐年修正,勞工意識抬頭,能源政策不穩定,接班問題出現斷層,一大堆負面的情緒湧上心頭,要不是顧及到有好多個一起打拼的員工,好幾口家庭嗷嗷待哺,秉持著企業要有的一份責任苦苦經營,聊到這邊,突然發現原來對某些經營者來說,只要能繼續經營下去就是對社會盡了責任了,然而與此同時,企業社會責任談的並不僅止於這樣一個面向而已呀。

企業社會責任範疇相當的很廣,舉凡與利害關係人相關之權利義務都可列於企業社會責任中,裡面談到更多的是透過CSR進而達到企業永續,經營者秉持著善的概念持續遵守道德規範,積極地對社會經濟做出貢獻,改善員工、家庭,社區居民之生活品質,當然也要對利害關係人負責,對環境及能源也要能達到一定的保護約定,其實說穿了,不是因為有錢了才需做企業社會責任,而是因為盡了社會責任之後才有機會變有錢。

為什麼這樣說呢?簡單說CSR能讓企業形象更正面,雖然說企業的經營主要考量的自然是獲利,然而在一昧追求獲利的過程中容易讓我們失去了初衷,不如反向思考,將這些因就企業社會責任所支出的成本與企業行銷成本相比,是一門划算的生意,透過回饋社會的過程打造正面的企業形象,形象是長久以來展現於外的表現,當企業形象好了,自然獲利就會更順暢囉。

例如蘋果對所有供應商審查時有一重點為供應商員工福利,因為他們相信能讓員工開心才能好的向心力,才不會苛扣員工,這是蘋果對利害關係人的責任。

所以企業社會責任不在只是一個名詞,他已經慢慢地變成一種動詞,台灣證券交易所近幾年也逐漸股利上市櫃公司,再持續獲利之時也要善盡平衡經濟與維持環保的責任,這一點值得所有大小型企業參考。

那麼該怎樣做才算符合企業社會責任呢? 記住!這不是在教我們花錢的活動,所以跟一般的做公益是不一樣的唷,做公益是單次性的影響,執行CSR是長久性的,這是在教我們在賺錢的同時也能對員工、股東、居民、社會、國家都盡責的一個活動,執行的方法當然有很多,包含對獲利的保證,對環境的承諾,對組織的監督,所以最簡單的做法可以從對本業的專業做起,想想我們的專長還能對社會有何貢獻,例如中華電信在災區架設電纜線並與大專院校合作座災區學童1]1課業輔導,最後這些小朋友也順利地獲得好成績而升學,如果真的想不到該做些甚麼,那麼我想可以從成效是顯而易見的的環境保護議題開始。例如遵守環境保護政策減塑專案的執行減少包裝材料的使用,不過度包裝,公司方面也能夠減少資源浪費、節省包裝及人事的成本支出、並增進能源的使用效率。

凝聚共識,再創團隊高峰
社會環境雖然大不如從前,但是經理人可以做的其實還有很多,執行企業社會責任除了須經營者的支持外,全體員工都能配合更是重點,因為員工也是利害關係人的一環阿!所以全體員工都要有所體認,有時間抱怨到不如花時間充實自己,抱怨是因為自己無能力改變那個現況,抱怨政府,還是要生活在台灣,
抱怨老闆,還是得生活過日子,問問自己~~你有能力改變現況嗎?如果不能,既然如此,抱怨也沒有用,日子還是要過,不如花點時間充實自己然後在你有能力的時候改變現況,當你樹立標竿,那就不用再抱怨別人。

執行企業社會責任好處多多,但是中小企業似乎較少實施,仍然將重心放在如何獲利上,其實執行社會責任也可以不花太多費用,若是可以與自己公司專業做結合,就能重塑企業形象,也可以不用再擔心經營環境不佳,減輕經營壓力員工也可以有一個良善的作業環境,共同為永續企業盡力。